“疫”路勇往,“邮”我人文|人文学院疫情防控在行动(十五)汉语言教研室党支部抗疫纪实

发布日期:2022-06-14    浏览次数:

汉语言教研室党支部全体党员在疫情复杂多变的特殊时期,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在做好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安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教学研讨会、留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会有条不紊地进行。

4月27日,党支部召开主题为“重温入党誓词,践行初心使命”的会议,大家充分沟通了思想及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凝心聚力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5月份,支部又大力开展了听课活动,互相学习,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让文物活起来,整理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做到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文明的传播。”有关留学生课程思政的要求,就是要让各国留学生读懂中国国情、了解中华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愿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按照本科留学生汉语言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2022年春季学期三年级需要完成实践类必修课程专业实习(二)。由于疫情特殊原因,线下实地参访学习的专业实习(二)课程转为线上进行。线上直播课程需要专业实习指导老师深度参与实习内容(实地参访的单位)方可制定出有料有趣有效的教学设计,这种几乎全新的实习指导模式不同于以往线下实习导游式教学管理方式,需要有完备的教案和课件支撑。

5月份我们精心设计了5个课时的线上实习指导课程方案,充分考虑专业实习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区别于专业基础等理论课程教学。在制作课件时除了文本形式,还注意突出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信息内容。利用直播课堂的优势,将中华文化和汉语言有机结合,通过相关的汉字溯源(更、钟)、成语俗语解析(一鼓作气、三更半夜、晨钟暮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钟鸣鼎食)、诗文歌词赏读(《劝学诗》、《枫桥夜泊》、歌曲《钟鼓楼》、《涛声依旧》)等形式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充分体会语言与文化相互交融、古今一脉相承的特点。从“北京钟鼓楼”的被誉为“古钟之王(重达63吨)”的永乐大钟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世界铭文字数第一”的永乐大钟;从“北京钟鼓楼”的钟具有报时功能进而追溯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钟作为乐器和礼器的作用;从中国古代的计时文化发展演变到现代的时间文化;我们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以“珍惜时间,做好时间的主人”结束了实习之“旅”。



5月,汉语言教研室党支部有很多同志参加了学院“党员突击队”抗疫志愿者活动,于奎战老师自24号起至28号连续5天为社区服务,负责检查进入小区人员出入证、健康宝扫码、负责核酸检测人员信息扫描登记等,杨晓明、李千驹两位老师也积极报名先后参加了社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杨晓明老师总能忘我为大家服务,在我院护送学生党员突击队志愿活动中,他又挺身而出,和田婷老师闻讯报名参加,体现了党员冲锋在前的模范作用。史向辉老师家里有事不能参与抗疫志愿活动,为了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捐助了一笔特殊的党费。

为可爱的同志们点赞!疫情防控一定会取得胜利!汉语言教研室党支部,我们在行动!


Baidu
map